问曰:黄汗之为病,身体肿,发热,汗出而渴,状如风水, 汗沾衣,色正黄如柏汁,脉自沉,何从得之?师曰: 以汗出入水中浴,水从汗孔入得之,宜耆芍桂酒汤主之。
黄耆芍药桂枝苦酒汤方
黄耆芍药桂枝苦酒汤方
黄耆五两,芍药,桂枝各三两
上三味,以苦酒一升,水七升,相和煮取三升,温服一升,当心烦,服至六七日乃解。若心烦不止者,以苦酒阻故也。
『问曰:黄汗之为病,身体肿,发热,汗出而渴,状如风水』看起来像风水,就是我们前面说的先是风水再来成为皮水再来就是里水了。现在外表看起来好像是风水,但是当汗沾在衣服时却是鲜黄色,
『色正黄如柏汁』。我们中药里的黄柏,如果拿来做颜色染,衣服上的黄色会变得很鲜黄,像黄柏汁一样很浓稠。『脉自沉,何从得之? 师曰:以汗出入水中浴,水从汗孔入得之,宜耆芍桂酒汤主之。这就是黄耆芍药桂枝加苦酒汤。这个汤方前面有跟大家大致介绍过;平常这种病人都是属于劳力之人才看的到,坐在办公室里面的人一般是看不到。以前的河上面划船的船夫,他要带客人渡河到对岸,以前都是
用桨划的,到达对岸后,身上流出很多汗,此时体表已经虚了,而我们吃的食物变成营养以后,经过脾脏吸收后,进入三焦油网系统再供应给我们全身,而此时却正在划船,结果能量不断从三焦出来,一直在向外消耗,当船到了对岸停下来后,船夫很热一直流汗,于是立刻跳到水里面去降体温,此时冷水一下子就束到表,造成要出去的营养出不去,里面又一直在制造,结果堵塞在三焦油网里面,所以流出来汗的颜色是真正的三焦原色。这种黄汗顾名思义叫黄汗。跟后面介绍的黄疸不太一样。我们的肝病、胆病都会看到黄疸,病人全身发黄, 而这里的黄是说流出来的汗是黄色的,所以很多苦力之人,他们的衬衫腋下或者汗衫外面都是黄色的,一看就可以知道是黄汗病。这种黄西医也称为黄疸病,但是脸不黄,只是流出来的汗是黄的而已。以后大家遇到这种黄汗病人时,大家就了解到真正的病因所在了。
张仲景为什么要桂枝白芍两个等量在用?因为这两味药能够让我们身上的血液循环增加速度,速度加快以后会让我们本来要进入三焦的黄色营养,马上进入血里面去。无法停留在三焦,这是第一个原因。第二个重用黄耆,为什么要用黄耆?当我们表虚在流汗时突然遇到冷水,本来毛孔正开着在流汗,突然间遇到冷水,毛孔就收敛起来。皮肤、肌肉、汗腺,很多水离开汗腺后还是没从毛孔出来,而停在皮肤跟肌肉中间的地方,日久不去皮肤会干掉,而里湿却更盛,中医称做肌肤甲错,西医叫干癣之类。大家可以去大医院找皮肤科的医生问他可以治否?目前不要说西医没法治,外面的中医也没法治,因为他们不晓得如何使用黄耆。像这个处方如果没有加入黄耆,日后皮肤就会出很多干癣。所以得到干癣的病人,真正原因却是湿热积太久,没有办法宣泄出去造成的。就如同我时常要求人人都要心平气和,我们生气时,怒就能伤肝,而肝经是直接络到百会头顶,所以肝的血会先到头顶以后再进入眼睛,于是我们才可以看到。
如果你生气,一气湿热就会往上跑,会聚集在头顶上,以后头顶上就都是干癣,实际上来源是肝家湿热上升造成的。去除湿热之法, 如果光是开去湿的药,没有开去热的药,或光开去热的要,没有开去湿的要,结果永远都治不好,二种药必须要同时用才行。所以张仲景
用黄耆,是因为黄耆不但能够固表,而且它又能够收表,让已经流出汗腺的东西能够收回来,就要靠黄耆了。大家知道苦酒就是指酸醋, 在中药的理论里面,酸的东西功能是收敛,像肝的味道是酸味,所以肝主收敛,它能把全身的血通通收集起来,坏的血它也收集起来将之分解掉,把毒素从大便排掉,让新鲜的血再进入心脏供应我们身体来用。所以这个黄耆芍药桂枝苦酒汤是一个收敛的方子,当一个人在表虚时它可以收敛,有敛汗的功能,免得黄汗再往外流了。黄汗出现就表示病在三焦淋巴系统里面,桂枝白芍把三焦里面油网的油回归到脾脏里面,再进入血脉神经,由黄耆来收表,醋来敛汗把它收回来,这些药配合的很好。所以『右三味,以苦酒一升』来煮,『服至六七日, 乃解』『若心烦不止者』,这是因为醋喝太多了,你可以减少一点,这是一个收敛的方子。我们中医治疗黄汗,只有两个处方,一个是用发汗来发掉,一个是用收敛法来治,这个症是要用收敛法来治,因为病人表虚了。第二种黄汗就是下个条辨要讲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