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明
十三:病人身大热,反欲近衣者,热在皮肤,寒在骨髓也。身大寒,反不欲近衣者,寒在皮肤,热在骨髓也。
此条就是中医在辨症「寒」与「热」,如果摸病人,身体很烫,病人还要穿衣服,就是热在皮肤,寒在骨髓,这是“真寒假热”,表面上是热,其实里面是寒,表示病是往里面走的。人的身体里面是纯阴,纯阴里面有阳,六天以后,阳会复出,所以纯阴中间还有阳在里面。如果滤过性病毒跑到很深的身体里面,元阳就会往外散了,造成里面会更冷,因为体力往外散,外面就成为热的。人的身体能保持一定的恒温,就是阴和阳协调,简单说阳多阴少就会发热,阴多阳少就会发寒,这是「阴阳」的观念。如果寒在里面,里面的阳会往外走,因为阳被挤出来了,所以热在皮肤, 寒在骨髓,所以这时候摸病人会身体很烫,而病人还要穿衣服,这是因为冷在里面。如果身大寒, 摸病人的身体是冰的,而病人不要穿衣服,要脱掉,就是热在里面,这就是「表寒里热」,热在骨髓,「真热假寒」的现象。
鉴别真寒假热:
面色:两颧色红,界限分明,红部虽鲜艳,而不红部则白中带青。口鼻气:呼出气不温,且不急促,气亦不臭。
舌形:舌虽干而质淡,或红而质润。脉象:脉虽浮数,按之则无力。
按胸腹:胸腹部按之不蒸手,初按似热,久按不如平人,不觉甚热。真热假寒:
面色:面色表虽冷,面色虽滞,两目则炯炯有神。口鼻气:呼出气必温,且急促,或有不臭。
舌形:舌虽干而质燥,苔虽薄而根必厚,或黄而疏松,或润而齿枯。
脉象:脉虽沉细,必兼数急。
按胸腹:四肢虽寒,胸腹必热,久按且蒸蒸有热气感。
以后我们会常看到「上寒下热」,而不用「真寒假热」、或「真热假寒」,看到「上热下寒」,就是告诉你去热和去寒的药必须同用。
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不谈阴虚内热,他用的是阴盛、阴亡,阳盛、阳亡,所谓的阴盛就是阴实,阳盛就是阳实。温病派的医生看到每个人都是阴虚,都想到用补药,但是张仲景治病的时候不用补药。他治病的时候小补的时候用炙甘草,中补用大枣、白芍,大补的时候加人参,补阴的药顶多就是这样,反而阳药用的很多。所以治病的时候不用补药。那什么时候吃补药?身体健康的时候才吃补药。这与温病派的观念完全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