茜草
    
 
 
 
 别名
 
     茜草、茹藘、茹卢本、茅蒐、藘茹、蒐、茜根、蒨草、地血、牛蔓、芦茹、血见愁、过山龙、地苏木、活血丹、红龙须根、沙茜秧根、五爪龙、满江红、九龙根、红棵子根、拉拉秧子根、小活血龙、土丹参、四方红根子、红茜根、入骨丹、红内消。
  
 
 形态
 
     多年生攀援草本。茎四棱形,有的沿棱有倒刺。叶4片轮生,其中1对较大而具长柄,卵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2.5~6cm或更长,宽1~3cm或更宽;叶缘和背脉有源小倒刺。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;花小,萼齿不明显,花冠绿色或白色,5裂,有缘毛。果肉质,小形,熟时紫黑色。花果期9~10月。   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,上侧有茎基,下侧丛生粗细不等的根。根呈圆柱子形,波状弯曲,长工10~25cm,直径0.2~1cm,表面红棕色或暗棕色,具细纵纹及少数细根痕。质脆,断面平坦,皮部紫红色,木部浅黄红色。气微。味微苦。性寒,味苦。   
  
 
 生长地
 
     生于山坡岩石旁或沟边草丛中。主产安微、河北、陕西、河南、山东。
  
 
 
 化学成分
 
     根含多种羟基蒽醌衍生物,如茜草素(alizarin)、异茜草素(purpuro-xanthin)、羟基茜草素(purpurin)、伪羟基茜草素(pseudopurpurin)、茜草酸(munjistin)、茜草甙(rubia,ruberythric acid)、大黄素甲醚等,又分离得升白活性成分茜草萘酸甙Ⅰ及Ⅱ,其甙元为茜草萘酸。
  
 
 
 
 应用
 
     1,血热夹瘀的出血证,吐血衄血,崩漏,尿血,便血等.2,血瘀经闭,以及跌打损伤,风湿痹痛等,
  
 
 混合
 
     苦寒,归肝经. 凉血化瘀止血,通经. 1,血热夹瘀的出血证,吐血衄血,崩漏,尿血,便血等.2,血瘀经闭,以及跌打损伤,风湿痹痛等, 
  
 
 
 
 应用2
 
     1,血热夹瘀的出血证,吐血衄血,崩漏,尿血,便血等.2,血瘀经闭,以及跌打损伤,风湿痹痛等,  凉血活血,祛瘀,通经。用于吐血、衄血、崩漏下血、外伤出血、经闭瘀阻、关节痹痛、跌扑肿痛。凉血止血,活血祛瘀:本品止血而不留瘀,用于热证出血、经闭腹痛、跌打损伤。配乌贼骨止血力更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