郁金
    
 
 
 
 别名
 
     郁金、马蒁、黄郁、毛姜黄、黄丝郁金、广玉金、温郁金、川玉金。
  
 
 形态
 
     ①姜黄,详"姜黄"条。    ②郁金,又名:毛姜黄(《广州植物志》)。  多年生宿根草本。根粗壮,末端膨大成长卵形块根。块茎卵圆状,侧生,根茎圆柱状,断面黄色。叶基生:叶柄长约5厘米,基部的叶柄短,或近于无柄,具叶耳;叶片长圆形,长15~37厘米,宽7~10厘米,先端尾尖,基部圆形或三角形。穗状花序,长约13厘米;总花梗长7~15厘米;具鞘状叶,基部苞片阔卵圆形,小花数朵,生于苞片内,顶端苞片较狭,腋内无花;花萼白色筒状,不规则3齿裂;花冠管呈漏斗状,裂片3,粉白色,上面1枚较大,两侧裂片长圆形;侧生退化雄蕊长圆形,药隔距形,花丝扁阔;子房被伏毛,花柱丝状,光滑或被疏毛,基部有2棒状附属物,柱头略呈2唇形,具缘毛。花期4~6月,极少秋季开花。  分布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江西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  ①黄郁金  又名:黄丝郁金、广玉金。为植物姜黄的干燥块根,呈卵圆形或长卵圆形,两端稍尖,中部微满,长2~4厘米,中部直径1~2厘米。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色,有灰白色细皱纹及凹下的小点,一端显折断的痕迹,呈鲜黄色,另一端稍尖。质坚实,横断面平坦光亮,呈角质状,杏黄色或橙黄色,中部有一颜色较浅的圆心。微有姜香气,味辛而苦。以个大、肥满、外皮皱纹细、断面橙黄色者为佳。  主产四川。    ②黑郁金  又名:温郁金、川玉金。为植物郁金的干燥块根。长纺锤形,稍扁,多弯曲,两端钝尖,有折断痕而呈灰黑色,长3~6厘米,中部直径1~1.5厘米。表面灰褐色,外皮皱缩或有细皱纹。横断面暗灰色发亮,中部有l条颜色较浅的环纹,中心扁圆形。气无,味淡而辛凉。以个大、外皮少皱缩、断面灰黑色者为佳。  主产浙江。    ③白丝郁金  亦为植物郁金的干燥块根。外形较黄郁金瘦长。断面内心呈白色(姜黄色素含量较少),内圈与外层之间有1条黄白色的环纹,质地模糊不透明。味微辛,香气亦较差。以个大、皮细、断面结实者为佳。  主产四川。    ④绿丝郁金  为植物莪术的干燥块根。形状质地同黄郁金,但表皮较粗,断面色暗淡,深浅不一,少透明。味辛而重,香气不显。  产四川。  
  
 
 生长地
 
     ①黄郁金:主产四川。  ②黑郁金:主产浙江。  ③白丝郁金:主产四川.  ④绿丝郁金:主产四川.
  
 
 采制
 
     冬、春采挖,摘取块根,除去须根,洗净泥土,入沸水中煮或蒸至透心,取出,晒干。用水浸泡,洗净,捞出晒晾,润进,切片,晒干。  
  
 
 化学成分
 
     郁金块根含挥发油6.1%,其中莰烯0.8%,樟脑2.5%,倍半萜烯65.5%,主为姜黄烯,倍半萜烯醇22%等。还含姜黄素0.3%、脱甲氧基姜黄素、双脱甲氧基姜黄素、姜黄酮和芳基姜黄酮。另含淀粉30~40%,脂肪油3%,橡胶,黄色染料,葛缕酮及水芹烯。其有效成分是对-甲苯基-甲基羟甲基姜黄素。
  
 
 
 
 应用
 
     1,气滞血瘀的胸痛,胁痛,腹痛.2,热病神昏,癫痫痰闭之证.3,肝胆湿热证.4,吐血,衄血以及妇女倒经等气火上逆之出血.5,结石症,湿热型,气滞血瘀型等均有效.
  
 
 混合
 
     辛苦寒,归肝胆心经. 活血行气止痛,解郁,清心,利胆退黄,凉血. 1,气滞血瘀的胸痛,胁痛,腹痛.2,热病神昏,癫痫痰闭之证.3,肝胆湿热证.4,吐血,衄血以及妇女倒经等气火上逆之出血.5,结石症,湿热型,气滞血瘀型等均有效. 
  
 
 
 用量
 
     内服:煎汤,1.5-3钱;或磨汁,或入丸、散。
  
 
 应用2
 
     1,气滞血瘀的胸痛,胁痛,腹痛.2,热病神昏,癫痫痰闭之证.3,肝胆湿热证.4,吐血,衄血以及妇女倒经等气火上逆之出血.5,结石症,湿热型,气滞血瘀型等均有效.  行气解郁,凉血破瘀。治胸腹胁肋诸痛,失心癫狂,热病神昏,吐血,衄血,尿血,血淋,妇女倒经,黄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