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浮石
中药名称
类型
化痰药
别名
海浮石、水花、海石、水泡石、浮海石、浮水石、羊肚石。
形态
浮石(《千金方》) 非晶质。一般为白色、浅灰色,偶而呈浅红色。具有标准的多孔构造,形似蛀窠,有时具管状构造。表面暗淡或具丝绢光泽。性脆。比重小,在水中可以浮起。为火山喷发出的岩石,主要由玻璃质构成,偶含少量结晶质矿物。 ①脊突苔虫 固着生活的水生群体动物。雌雄同体。群体常呈树枝状。个体很小,为囊状。体外分泌石灰质及胶状物质,形成群体之骨胳。体前端有口,口缘有马蹄状的突起,其上生多数触手。消化管屈曲成"U"形,肛门亦在体之前端。 常附着于海滨岩礁上。分布我国南方沿海各地。 ②瘤苔虫 与上种近似,群体呈肿瘤状,淡黄褐色。 常附着于海藻、柳珊瑚、岩石上。分布同上。 ①浮石 为不规则的块状,大小不一,通常直径2~7厘米,有的可达20厘米。表面粗糙,有多数大小不等的细孔,灰白色或灰黄色。质硬而松脆,易砸碎,断面租糙有小孔,有的具绢丝样光泽或无。体轻,投入水中,浮而不沉。气微弱,味淡。以体轻、灰白色、浮水者为佳。 产广东、福建、山东、辽宁等地。 ②石花(《本草衍义》) 为脊突苔虫或瘤苔虫的骨胳,㈠脊突苔虫骨胳呈珊瑚样不规则块状,略作扁圆形或长圆形。大小不一,直径2~5厘米。灰白色或灰黄色。基部略平坦,另一面多突起,作叉状分枝,中部交织如网状。叉状小枝长3~5毫米,直径约2毫米,先端多折断,少数完整者呈钝圆形。质硬而脆,表面与断面均密具细孔。体轻,入水不沉。气微腥,味微咸。㈡瘤苔虫的骨胳为不规则块状,直径1~3厘米,多为碎块。表面灰黄色或灰黑色。珊瑚状分枝短而较粗,直径约4毫米。先端钝圆,极少折断。气味同上。 产浙江、福建、广东。
生长地
产广东、福建、山东、辽宁等地。
采制
①浮石 全年可采,以夏季为多。自海中捞出,晒干。 ②脊突苔虫、瘤苔虫的骨胳 6~10月间自海中捞出,用清水洗去盐质及泥砂,晒干。 海浮石:洗净晒干,碾碎。煅海浮石:取净海浮石置沙罐内,置炉火中煅透,取出,放凉,碾碎。
化学成分
浮石化学组成有颇大的出入。一般是由铝、钾、钠的硅酸盐所成,亦即以SiO2为主要成分的类似玻璃组成的矿物。因多采自海水,则亦可能含有氯、镁等海水中存在的物质。 石花主要为碳酸钙,并含少量的镁,铁及酸不溶物质。
性味归经
咸寒,归肺经.
功效
清肺化痰,软坚散结.
应用
1,痰热咳嗽,痰粘稠者.2,瘰疬,瘿瘤.3,血淋,石淋(取其利尿通淋之功.)
混合
咸寒,归肺经. 清肺化痰,软坚散结. 1,痰热咳嗽,痰粘稠者.2,瘰疬,瘿瘤.3,血淋,石淋(取其利尿通淋之功.)
拼音码
HFS
用量
内服:煎汤,3-5钱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研末撒或水飞点眼。
应用2
1,痰热咳嗽,痰粘稠者.2,瘰疬,瘿瘤.3,血淋,石淋(取其利尿通淋之功.) 清肺火,化老痰,软坚,通淋。治痰热喘嗽,老痰积块,瘿瘤,瘰疬,淋病,疝气,疮肿,目翳。
免责声明: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,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,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。
相关链接: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|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| SDA药品评审中心| 化妆品招商网资讯| 卫生部| 爱视立眼贴
专业提供药品信息、药品招商、药品代理、保健品招商、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
版权所有 © 2003-2028 盗冒必究  客服热线:0575-83552251 / 13754370441  QQ客服:药品信息客服
浙ICP备16010490号-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浙B2-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:(浙)-经营性2023-0215 浙公网安备:330683240604819103159
 医药代理商群1:药药网医药代理医药代理商群2:药药网医药代理2医药代理商群3:药药网医药代理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