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黄
中药名称
类型
息风止痉药
别名
牛黄、犀黄、各一旺。
形态
①胆黄(《本经逢原》) 完整者呈卵形,方圆形或三角形,直径0.5~3厘米。表面金黄色或棕黄色,深浅不一,细腻而稍有光泽;有时外部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,习称"乌金衣";有的表面有裂纹,亦有呈麻面而不光滑的。质轻松脆,易于破碎。断面棕黄或金黄色,深浅不等,亦显光泽,有排列整齐的环状层纹,重重相叠。气清香,味先微苦,后微甜。入口芳香清凉,嚼之不粘牙,可慢慢溶化。以少许粉末,和以清水,涂于指甲上能染黄色,经久不褪,习称"透甲"或"挂甲"。 ②管黄 呈管状或破碎的小片,表面不平或有横曲纹。长约3厘米,直径约0.5~1.5厘米,表面红棕色或棕褐色,不光滑,有裂纹及小突起。断面也有很少的层次,内心多有空隙,色较深。 上述牛黄以表面光泽细腻,质轻松脆,断面层纹薄而齐整,无白膜,味先苦后甘,清香而凉者为佳。 牛黄除来源于黄牛、水牛外,牛科动物的牦中及野牛的牛黄亦可入药。其外形与断面层纹与黄牛、水牛的牛黄同,所不同者外表为乌黑色;另有人工牛黄,为牛胆汁或猪胆汁经人工提取制造而成。大多呈粉末状,或不规则的球形、方形,表面浅棕色或金黄色。质轻松,气微清香而略腥,味微甜而苦,入口后无清凉感。涂于指甲亦能染成黄色,主产天津及北京。
生长地
主产北京、河北、内蒙古、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、陕西、甘肃、河南。此外,四川、西藏、青海、广西、江苏、上海等地亦产。以西北、东北的产量较大。商品产于西北者,称"西牛黄"或"西黄";产于东北者,称"东牛黄"或"东黄";产于北京、天津等地者,称"京牛黄"。进口的牛黄,产于加拿大、阿根廷、乌拉圭、巴拉圭、智利、玻利维亚等地者,称"金山牛黄";产于印度者,称"印度牛黄"。进口牛黄的色泽、气味,均不及国产牛黄。
采制
全年均产。于宰牛时注意牛的胆囊、胆管及肝管中有无硬块,如有即为牛黄,应立即滤去胆汁,将牛黄取出(迟则为胆汁浸润而变黑)。除净外部薄膜,先裹以灯心草或通草丝,外面再包以白布或毛边纸,置阴凉处阴干。干燥时,切忌风吹、日晒、火烘,以防破裂或变色。本品大多取于胆囊,形较圆,商品称为"胆黄"或"蛋黄"。取于胆管、肝管者,呈管状,称为"管黄"。 研为极细粉末用。
化学成分
性味归经
苦凉,归肝心经.
功效
息风止痉,化痰开窍,清热解毒,
应用
1,温热病及小儿惊风之壮热神昏,痉厥抽搐症.2,温热病,热入心包,中风,惊风,癫痫等痰热蒙蔽心窍所致的神昏,口噤,痰鸣等症,本品既能清新热,又能化痰,开窍醒神.3,咽喉肿痛,溃烂,以及痈疽疔毒等热毒壅滞郁结之证.
混合
苦凉,归肝心经. 息风止痉,化痰开窍,清热解毒, 1,温热病及小儿惊风之壮热神昏,痉厥抽搐症.2,温热病,热入心包,中风,惊风,癫痫等痰热蒙蔽心窍所致的神昏,口噤,痰鸣等症,本品既能清新热,又能化痰,开窍醒神.3,咽喉肿痛,溃烂,以及痈疽疔毒等热毒壅滞郁结之证.
拼音码
NH
用量
内服:入丸、散,0.2-0.5g,入丸、散剂。外用:适量,研末撒或调敷。
应用2
1,温热病及小儿惊风之壮热神昏,痉厥抽搐症.2,温热病,热入心包,中风,惊风,癫痫等痰热蒙蔽心窍所致的神昏,口噤,痰鸣等症,本品既能清新热,又能化痰,开窍醒神.3,咽喉肿痛,溃烂,以及痈疽疔毒等热毒壅滞郁结之证.
免责声明: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,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,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。
相关链接: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|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| SDA药品评审中心| 化妆品招商网资讯| 卫生部| 爱视立眼贴
专业提供药品信息、药品招商、药品代理、保健品招商、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
版权所有 © 2003-2028 盗冒必究  客服热线:0575-83552251 / 13754370441  QQ客服:药品信息客服
浙ICP备16010490号-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浙B2-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:(浙)-经营性2023-0215 浙公网安备:330683240604819103159
 医药代理商群1:药药网医药代理医药代理商群2:药药网医药代理2医药代理商群3:药药网医药代理3